搜索

莫斯科遭遇大恐袭,“俄罗斯面对的不确定性增大”

发表于 2024-04-27 13:50:25 来源:泶琛头条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4日晚,科遭恐袭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州新奥加廖沃教堂点燃蜡烛,俄罗为在“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中遇难的斯面人们致哀。在悼念仪式上,对的定性一向以“硬汉总统”著称的不确普京眼含泪光。

  3月22日晚发生的科遭恐袭音乐厅恐怖袭击,是俄罗俄罗斯近二十年来发生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恐袭事件。目前,斯面已造成139人死亡,对的定性逾百人受伤。不确

  恐袭前一天,科遭恐袭俄罗斯刚刚正式公布大选结果,俄罗72岁的斯面普京以87.28%的得票率,当选俄罗斯联邦第八届总统。对的定性投票人数和得票率均刷新历史纪录。不确

  2000年,普京从时任总统叶利钦手中接过俄罗斯大权,并于5月顺利赢下总统选举。24年间,普京四度拿下总统大选,并担任了4年总理。俄罗斯经历了经济上的低谷与高潮,也先后卷入多场战事。

  如今,俄乌冲突已满两年,俄罗斯外部面临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重重压力,内部再次遭遇安全挑战。

  恐袭事件对俄罗斯有何影响,再度连任的普京又将带领俄罗斯走向何方,南方周末记者就相关问题与两位俄罗斯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访谈专家:

  冯玉军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

  崔洪建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黑天鹅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

  南方周末:莫斯科音乐厅遇袭后,“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宣称对袭击事件负责,呼罗珊分支为何会对俄罗斯发动恐袭?

  崔洪建:“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发源于阿富汗,正在不断向巴基斯坦、伊朗以及中亚地区扩张,他们声称要在中亚和南亚建立“哈里发制度”,甚至要在全球推广政治理念。

  对于恐怖组织,很难从常理判断他们的行为和动机,其活动特征就是要制造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体现存在感并放大恐怖影响。眼下,大家都在关注俄乌冲突,在俄罗斯发生的一切事件都会成为热点。至少从动机来看,呼罗珊分支发动袭击具有一定合理性。

  冯玉军:呼罗珊分支对俄罗斯发动恐袭,显然是蓄谋已久,一方面是要继续放大恐怖主义的效应,另一方面也是报复俄罗斯在叙利亚帮助阿萨德政权打击伊斯兰国的行为。

  南方周末:尽管呼罗珊分支“认领”了袭击,但俄方认为犯罪嫌疑人与乌克兰方面有关联,乌克兰方面为其越境提供了“窗口”。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崔洪建:俄罗斯对袭击事件的发动者身份认定出现一定模糊,一方面和俄罗斯所处状况有关,毕竟乌克兰是俄罗斯当面之敌,俄罗斯往乌克兰方面联想,是自然反应。

  其次,俄乌冲突已进入心理战和信息战,把嫌疑指向乌克兰,有利于安抚国内民众情绪,甚至进一步完成战场目标。

  冯玉军:俄罗斯官方将恐袭与乌克兰联系起来,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放大俄罗斯民众对乌克兰的仇恨,甚至为俄罗斯未来有可能宣布的全面战争动员做舆论铺垫。

  南方周末:恐袭会给俄罗斯带来哪些影响?俄方对于此次袭击事件的认定结果,会如何影响普京的下一步行动?

  崔洪建:如果俄罗斯认定“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是幕后黑手,接下来就会加大反恐力度,俄罗斯内部安全会面临巨大压力。

  如果普京认定恐袭背后有乌克兰甚至西方国家参与,俄罗斯会把矛盾进一步向外转移,接下来在乌克兰战场上采取的任何行为,包括对基辅的重点打击甚至对乌克兰领导人实施“斩首行动”,都会变得更加合理合法。无论大国博弈到什么程度,任何一方在冲突中采用恐怖主义手段,都会在外交和道义上成为孤家寡人。

  但无论谁是幕后黑手,此次恐袭事件对俄罗斯的影响都很大。遇袭地点紧邻莫斯科,而且发生在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将会进一步加剧俄罗斯民众的不安全感,对普京新任期带来挑战。相较于正面战场上的压力,内部安全隐患对俄罗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破坏性更大。

  冯玉军:这是普京再次当选之后面临的一个重大安全危机,将对普京未来执政形成重大挑战。在俄乌冲突大背景下,俄罗斯国内外安全环境都在发生巨变,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各种“黑天鹅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俄罗斯更复杂化”

  南方周末:普京高票当选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崔洪建:普京的得票率和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有很大关联。正面战场上,俄罗斯取得了局部主动,普京显然也在不断将战场上的军事优势转化为自己的竞选优势。

  其次,近段时间以来,普京开始考虑政策平衡。在国情咨文中,普京强调俄罗斯今后要把经济民生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显然是为了消除战争带来的各种影响,获得更多民意好感。

  南方周末:与2000年出任总统相比,普京当下面临的情况有何不同?

  冯玉军:2000年从叶利钦手中接过总统大权的普京可以说是临危受命,那时候,俄罗斯刚刚经历苏联解体后的激进改革,正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普京上台以后,一度推动了一系列自由化的经济改革,扭转了俄罗斯经济衰退、政治动荡的局面。

  崔洪建:以2014年为分割点,普京总统过去24年的经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前几个任期,普京一直在寻求经济和安全、内政和外交之间的平衡,不管是在记者招待会还是在国情咨文中,他都强调俄罗斯要实现收入倍增和经济结构优化,同时确保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但2014年之后,普京逐渐转变了俄罗斯的既定发展方向,开始认为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对俄罗斯不利,最终决定采用以军事手段为优先的方式,来维持其国内稳定和维护其大国地位。在此过程中,他不惜放弃一部分经济发展机遇。

  无论是对乌克兰的行动,还是在处理和西方的关系上,如果采取放手一搏的方式,就会加大普京做决策时的冒险性。或许普京的初衷是想通过快速直接的方式,扭转俄罗斯面临的不利局面。但是,如果放手一搏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来自国内和国际上的对冲反噬,就会不断增强。

  “西方在放大俄国内的一些政治因素”

  南方周末:普京再次当选面临的有利条件和挑战有哪些?

  崔洪建:此前,普京在正面战场以及外交上态度强硬。如今,他期盼的政治收益已部分兑现。大选中的高投票率、高支持率可以让普京在面对国内问题时,心态更放松一些。

  今年是超级大选年,欧洲的选举和美国大选正在博弈之中,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而普京却相对平静地高票当选。相较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博弈,俄罗斯有更大的政治优势。这也可能是普京今后执政的最大优势。

  但普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一就是如何解决俄乌冲突。俄罗斯在战场和外交上的强硬姿态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尽管西方陷入争吵和分歧,但其对俄政策和战略没有明显变化。相反,近段时间,欧洲对待俄乌冲突的立场变得更加强硬,这多少超出了普京的预料。

  而更大的考验在于,普京既要处理和西方的关系,同时还要继续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这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冲突。尽管俄罗斯2023年表示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战时经济带来的刺激效应能否持续,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惠及民生,是普京今后面临的最大问题。

  近一段时间,欧洲对俄态度变得更加激进,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发表“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的言论。毫无疑问,普京继续执政,是对欧洲立场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也决定了西方与俄罗斯通过政治方案解决俄乌冲突的可能性在不断减少。

  此外,西方还会继续关注普京继续执政对俄罗斯内政的影响。现在西方正在放大俄罗斯国内的一些政治因素,并希望内部出现一些政治变化,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冯玉军:俄罗斯人民相信普京是为了保卫国家利益而采取行动,但实际上整个战争所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

  第一,普京在军工行业的投资,看似帮助国家走出了经济衰退的泥淖,但实际上俄罗斯已经被踢出欧美能源供应体系之外。而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武器装备的表现,也印证了其落伍于西方。可以说,能源和军工这两大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都面临巨大挑战和危机。

  第二,西方的全面制裁削弱了俄罗斯与整个世界的经济联系,给民生带来巨大压力。俄罗斯现在可以生产很多炮弹,但鸡蛋供应却难以满足民众需求。

  第三,俄格战争和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很快恢复了与俄罗斯的关系。但这一次,双方之间的关系短期内很难恢复。

  最为关键的是,俄罗斯政治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法国‘出兵论’不是心血来潮”

  南方周末:美国大选会如何影响俄乌冲突走向?

  冯玉军:美国大选鹿死谁手还很难说。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减轻俄罗斯的压力。如果拜登赢得大选,美国会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援力度。但是,美国的体制决定了其对外政策不可能是特朗普或共和党说了算。

  崔洪建:普京将结束俄乌冲突的宝押在美国大选上,是基于两个基本判断——其一,在普京看来,欧美政治体制鼓励竞争,是分裂、软弱的;其二,普京认为特朗普本质上是一个商人,因此一切都是可以交易的。

  然而,虽然美国政治现在的确充满博弈和竞争,两党都把援助乌克兰当做筹码,但双方的博弈都是有交易条件的,只不过是目前交易筹码没有用光。而且一定程度上,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和美国政治节奏捆绑到了一起。即便是未来特朗普当选,共和党也会对特朗普形成比较大的约束。

  南方周末: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多次重申,“不排除西方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的可能性”,北约真的有可能出兵吗?

  崔洪建:马克龙的“出兵论”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欧洲态度的变化。眼下,俄乌冲突正朝着对欧洲不利的方向发展,乌军在战场上失利,美国军援不力,如果欧洲仍然处于比较涣散甚至动摇的状态,可能真的会出现欧洲无法接受的最坏局面。

  对欧洲来说,一定要制造出像马克龙总统所说的“战略模糊”,即欧洲不能继续以寻求平衡的方式承受俄乌冲突的压力。这种反应绝对不仅仅是口头之争,也不仅仅是一种外交策略,包含着欧洲对俄罗斯和普京某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同时也包含着对美国政治、对特朗普派的深度失望。

  冯玉军:欧洲现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英国,自始至终站在反俄挺乌的最前沿,政治倡议和军事援助都是欧洲的表率。第二类是法国和德国,他们曾经试图以缓和政策与俄罗斯保持协调,但现在对俄立场发生了180度的转变,领导欧洲抗衡俄罗斯威胁的决心和意志都非常坚定。第三类就是像波兰、比利时、卢森堡、芬兰等欧洲小国,他们看到了美国大选令援乌前景不明,都选择加大援乌力度。

  俄乌冲突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且美国大选充满不确定性,这令欧洲人的自主意识,或者说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这种危机处理远比口头上的欧洲“战略自主”更加现实。俄罗斯试图通过混合战争分化欧洲的可能性,会越来越渺茫。

  南方周末记者 王航

随机为您推荐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莫斯科遭遇大恐袭,“俄罗斯面对的不确定性增大”,泶琛头条   sitemap

回顶部